我眼中的星火气质:学科交叉
Date:
亲爱的42位星火十八期同学,各位一直以来关心科创工作的老师们,以及往期星火计划的朋友们:
大家下午好!我叫苏宇轩,是星火计划十七期的学员,我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政治科学。上周六我作为场务参加了终审答辩,听到了大家精彩的科研展示,也不由得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,在参加答辩时是何等的紧张,获知入选时是怎样的开心,以及在参与星火年会时怀揣着如何的期许。期待、收获、成长与启航,初夏时节的年会见证着一代代星火人的欢迎式与毕业礼。
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收获,每一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的风格,在培养计划如此琳琅满目的清华大学,拥有独特风格的群体总会脱颖而出。所以在上周接到发言通知后,我的第一反应,就是和大家聊一聊我心目中的星火风格和星火气质。
在我看来,学科交叉是星火计划最鲜明的底色,也是每一个星火人不断自我超越的力量。学科交叉有三个层次:
首先,学科交叉体现在星火这个集体的构成上。我们常开玩笑说,如果统计一下每个星火人的研究方向,说不定都能凑齐一本教育部二级学科目录。就是这样一群人,构成了作为集体的星火计划。在海外实践动员会上,黄老师告诉我们,一定要搞清楚“优秀集体”和“小圈子”的区别并努力地成为前者,这句话我记了很久,思考了很久。在我的心目中,学科交叉的星火计划是一个开放包容的集体,在这里有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,有丰富多彩的产业调研,你可以依托法哲学的框架阐释“父子一体权利至上”的传统观念,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对武装冲突的扩散进行空间预测,这些都是星火历届同学学科交叉的优秀成果。所以,在年会结束后,去主动开启一段对话,和身边的不熟悉的同学聊一聊他的研究选题吧,或许他也对你的科研故事很感兴趣。
第二,学科交叉的气质体现在每一次星火活动中。在我感兴趣的领域中呢,有一位知名的学者叫王裕华,是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。他在一次主旨发言中谈到了“什么叫有意思的研究”。在他看来,有趣的研究一定是在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术共同体中,都能口耳相传的研究,打个比方,当你的同事们在茶歇,电梯或者开会间隙,你们可能会聊起来,“诶,你知不知道,我昨天读到一篇文章,很有意思,我把推送转你看看。”这就是口耳相传的研究。星火计划正是为这样的口耳相传提供了一个多元学科的交流平台,星火微沙龙。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好奇,跨越学科的讨论,不只是为了发表的写作,想把一个问题搞清楚的争鸣。在四个月前的海外实践中,从奥克兰的天空之塔,到墨尔本的企鹅登陆,我们将微沙龙开到了太平洋的彼岸。在之后的日子里,也欢迎大家多来捧场,把有趣的研究讲给不同专业的人。
第三,学科交叉的风格体现在每一位星火人的身上。我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政治学,大家从这个名词的构词成分就可以看出,这是一门需要与政治学理论、计算机科学乃至计量经济学、大语言模型展开对话的学科。我目前研究中有一个难点,就是开发一种刻画社会网络集聚化程度的数学工具,在一位星火前辈的帮助下,我们将图论中的一个概念迁移到社会网络分析中,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。我想,尝试理解他者,重新建构常识,突破学科地图的固有边界,我们的研究将更加鲜活、真实和顶天立地。
最后,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。我今年大三了,正面临着保研的压力。有一天傍晚我突然获得院系的消息,说保研名额可能会减少,那天晚上,我坐在东操的台阶上,觉得未来一片黑暗,沮丧和失落在所难免。但是,一位十六期的学长看到我的微信状态后,随即就和我约了个电话商量对策。晚上十点,又有一位十七期的朋友约我一起去紫操边跑步边聊天。我想说的是,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总是让人感到焦灼,但是那天晚上的朋友们给予的陪伴和支持,每每想起来都很感动。所以十八期的学弟学妹们,在未来的几年中,我最想祝愿的,不只是一帆风顺,马到成功,而是希望你们能够在星火收获真挚的友谊,认识一群人,并和他们肩并肩地走下去。
好,谢谢大家!